時間永遠不夠用?
還好一天有24小時的限制,非得讓我們要選擇,取捨:這一天該先做什麼?一定要做的是什麼?不做什麼?
這選擇,就是告訴大家,這是個什麼樣的人,在過什麼樣的生活。
學音樂,學科與術科花費的時間如何取得平衡?
別看我的學音樂的學習過程貌似順利,其實讀國高中時,學科裡的數理科,我都是班上倒數的。
讀附中國中部時,一個年級共有六個班,音樂班一年招收18個學生,各9個分插在兩班當中。所有的學科,以及體育課就是全班一起。同學們上美術,家政工藝,童軍,音樂等等藝能課時,我們就去音樂館上術科。
主要的學科:英文,數學,理化三科,是三個班三個班為單位,照程度分為ABC跑班上課。我的音樂班同學,不知道怎麼讀的,每個都資優,每科都可以是A組,像我這樣會有B還是C的,真的是特例。
我的英文一直都A,理化是B,數學是B,還有一兩(?,忘了,至少有一)個學期是C。說真的,雖然在跑班上課時,跟大家去不同班,倒也沒有什麼心理創傷,哈哈哈….我通車上學,本來就是異類了,去不同班不覺得有什麼大不了的!
因為上課時很開心,很輕鬆,老師教的都是我懂的,上課加強基礎就好了,也不會逼我們去學超難的題目,考試就是照我們的程度出題,進步了,就再去B組。數學C組的同學,也許就是大家眼中的放牛班,可是嘻嘻哈哈的很愉快,反而沒學習壓力,我這個音樂班也沒有什麼特殊的,一視同仁。
為什麼附中國中部音樂班是這樣的上課方式?以過去的學習經驗,覺得超好的。學科是跟大家一起上課,主科是能力分班,因材施教; 術科是國高中六個年級一起上。
長年以來最會聯絡的同學,都是我附中國中部非音樂班的同學。
再說,現在用到的數學就是按計算機還有算節拍器速度而已。理化?嗯,沒有印象。
對學生還是會要求學科要“有條件的”認真讀,畢竟那是當學生的本分。
那當年我為什麼可以這麼厚臉皮想得開?
1.我有自知之明,條件如此,不會妄自菲薄,或是仰之彌高,跟資優的同學們比較。不自卑。知道自己的強項在哪裡,就以自己的條件來分配僅有的時間。
讀國中時我還是每天從中壢坐火車去台北讀書,附中是很正常上下課,四點放學,到了國三才多上一節。不過音樂班會因為術科,比普通班晚下課,所以我回到中壢差不多都是18:30。
沒時間補習,也不想補。晚上就練琴,大概22:00多就去睡覺了,因為隔天清晨快5:00時要起床去坐火車。學科的功課,若精神好就在火車上讀。不過常常我都是看小說,萬一沒位置坐,看小說會忘記是站著的,就不覺累了。每個上課天如此,是很耗體力,所以我對自己學科標準很低,段考排名維持在中間就可以了。反正跟著所有同學一起讀,我知道自己可以維持在一般標準裡不會太差,甚至低空飛過就好了。
2.既然沒什麼時間補習,爸媽也沒什麼看到我在讀書(因為都掰說我在火車上讀),也同情我每天這麼遠去上學,所以對我要求是零。成績單拿來就蓋章,不會指著成績單罵我說怎麼數學理化這麼爛,還是覺得很丟臉要我趕快去補習之類的。我不記得附中音樂班有開過家長會,就算有,我爸媽也不曾去過學校,就是會來聽音樂會而已。我想,他們當然不是不管我,放任我隨便,而是相信自己的女兒知道自己在做什麼,相信她有能力處理,也有自己的理由。附中老師上課是有兇的,可是對學生,校風還是很自由,寬容的。
3.唯一在意的是,我讀的是”音樂班”,又不是數理資優班,對我來說,音樂術科要好才是最重點,練琴沒有辦法少時間,也不能臨時抱佛腳。學科,特別是需要記憶的,比較可以臨陣磨槍。既然是這樣,最好的時間,精神,體力,永遠都是給練琴。
國文,英文,跟體育課,是除了術科之外,我覺得最重要的幾科,也是我拿手的,就這些課會認真上。還記得,進國一的那個暑假輔導課,英文才從ABC字母開始學起,還很羨慕現在的孩子幼稚園就學英文了!至於要花時間演算的數學,理化,天生很差,既沒時間補強,要補強也是事倍功半,乾脆放棄,勉強過關就好。
4.通車沒時間的好處就是,養成專心的習慣,短時間之內把該做功課做完,要不就累死了,或是沒辦法睡覺。沒睡飽是最痛苦的了。還好我記憶力不錯,社會科相對就容易,再來就上課專心聽,筆記做好就可以應付了。
即使時空背景很不相同了,學習音樂的這個時間管理還是個大哉問。
先想清楚,然後能擇,擇其所愛,然後能行動,專注在所愛上。分配最好最多時間以及資源在這個專業上。
其餘的,次要的,不拿手的,當興趣的,輕鬆瀟灑以對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