音樂家的整理癖-井然有序
無論到世界的任何哪裡,最重要也最重量的,無疑是樂譜與書了。
近年來我對於書籍比較不執著了。
還是大量的買書,不過讀過的瞭解了的,就流向網路二手書店,不再堆礨在書架上。
很環保之外,賣出的收入還可以再來買新書,如此一來,就算買書的花費很高,更不手軟了。
很喜歡的書也不例外。因為只要是經典,很棒的書,總是會再有新版本。
現在分享給其他愛書人,以後我想起來就再來買個新版本,排版設計或是翻譯,與時俱進,又是不同的樂趣。
老派如我,始終無法讀電子書。一頁一頁翻書的樸實感,螢幕取代不了。
很樂意不斷貢獻給出版業。
斷捨離的罩門在樂譜。同一首樂曲,我會有好幾個版本。
捨不得,因為註滿了學習的筆記。還有歲月的痕跡。
以我自己的學習理論呢:一旦花過心思,寫下任何記號在譜上,在筆記本上,都會留下深刻印象,幫助理解。
音樂演奏似乎是抽象的,其實是需要大量,深刻的思考,理解,練習,然後輸出為音樂。
我大量的利用書寫,框記,顏色等等,來加強我理性的分析能力。
同時間練習許多的曲目時,手指記憶,肌肉記憶,聽覺記憶都重要,再加上書寫記憶,無論何時再複習,得以快速上手。我要求自己隨時都要是滿手曲目,可以信手捻來,上得了檯面。歸功於長時間,大量的樂譜學習筆記。
即使現在很多演奏家都看平板樂譜,一方面是鋼琴家無法用電子踏板翻譜,不用說,將樂譜集成電子檔案來練習或演出,用不了真的筆來註記在譜上,我也是無法的。
譜量大,那就要擁有個類目整齊的譜櫃了。我喜歡一打開譜櫃,立刻就拿得出我要的譜。沒有別的方法,就是要花時間整理。一旦動手整理看著譜,這曲子怎樣,那譜怎樣,又是百感交集….音樂家的癮頭上身….
掐指一算,從美國回到台灣的這22年之間,我住過八個家。
還有許許多多演出行程,或是旅遊待過的飯店旅館。
無論在哪個國家城市,哪個時區,從來沒有適應不良的問題。
一個人在外,會注意安全,不過神經大條也是沒錯的。倒了就睡著,沒有害怕過。
單獨看著地圖坐車啊,定居在一個陌生地,採買,吃食,發掘新鮮事物,就是特別有趣。
打包,拆包,定位,佈置。經歷了無數次這樣的循環。
愈來愈知道:自己的喜好; 如何穿梭移動在各個處所。怡然安逸。(父母取的名就是好啊….)
小到幾天的演出行程,大到搬進將是十幾二十年的宅所,將周遭打理得整整齊齊,是不變的習慣。
打包拆包是必需的動作,定位在何處需要思考。
佈置,選物,則是極好的心靈情感抒發。
環顧身邊周遭,表面上講究『物有所歸』,其實心神因此而安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