職場甘苦-合作藝術家的內心戲
完成了重要工作的最後一部分。出了錄音室,撐到傍晚下課。累垮了,直奔兩小時精油療程,全身上下無處不痛,療程中還睡昏過去。
合作藝術家這個工作,情緒管理是重要一環。我們會與各種不同樂器的藝術家合作,隨時就要熟習不同樂器的曲目,時時要提醒自己:EQ要高,不可因為自己情緒或是行為影響到同台藝術家。
從不被瞭解的年代,被稱為「伴奏(accompanist)」。投射光是照在獨奏家身上的。
經過了無數的從事合作藝術的前輩們努力耕耘,累積出一場場精彩的音樂會,藝術地位被認可了,到了最近這十年,被尊稱為「鋼琴合作藝術家(collaborative pianist)」。
在音樂會的宣傳品上,可以寫著:『小提琴:OOO,鋼琴:陳怡安』,而不是『伴奏:陳怡安』,光是寥寥數字不同,我就非常感激了。
在我們的訓練過程中,同台的音樂家在每一方面「互相尊重」,是非常重要的。我們有獨特的專業素養,不是被要求配合的一方。這樣的被尊重,是心悅誠服來的。音樂當中,現在誰是重要的旋律,我又該當為什麼角色,是情緒的營造?故事的鋪陳?故意唱反調?善意且假裝不經意的提醒,再再都會維護彼此在舞台上的尊嚴與顏面,成就完美的音樂會。
器樂家聲樂家,喜歡的話可以職業生涯都跟同一位鋼琴合作藝術家合作。
我們則是相反,演奏事業成功的話,會跟非常多不同樂器演奏家合作; 人際關係圓融,受邀機會也會增加。
這樣的人際關係意謂著潛在的壓力。
我自己開鋼琴獨奏會,成敗自負,與他人無關。
轉換身份為合作藝術家,擔負的責任與壓力其實是更大的:
我的付出與表現如何讓這位聲樂家的音樂會更完美呢?
要怎樣得到更多合作演出邀約呢?
不可以生病影響演出!
長時間要維持外在情緒穩定,身體健康,表面優雅大方,其實很疲累的。
享受個兩小時精油按摩應該不為過…..
#職場甘苦
#collaborative pianist
#piano collaboration
#classical music album 20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