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天英文好一點點
語言能力是我認為最值得投資的項目之一。常年鼓勵學生學好英文,自己也持續學習,樂此不疲。多會了一個語言,就多開拓一個世界。志在當世界村公民,自然而然就是語言能力要好。
其實我學英文的過程很平凡,從小聽ICRT的古典音樂時段長大,因為文青老爸的關係,看很多外國電影。不過真正是到了上國一的暑假才在學校開始學起英文,起步很晚。
因為附中國中部規定聽“大家說英語”,接著高中聽“空中英語教室”,到了大學持續聽“Advanced”。以前還不像現在有網路方便,隨時隨地可聽,一定要固定時間收聽節目,反而因此固定生活作息時間,養成每天聽英文廣播節目半小時的習慣,花的錢又少。
高二時為了留學夢,補了托福班,因為學姊的推薦,選擇申請美國奧勒岡大學(Univerisity of Oregon)音樂系,順利申請到獎學金,不過後來放棄,決定在台灣讀完師大再出國。
因為高中考過一次了,大學時沒再去補托福,但是有去考模擬考,大四升大五當實習教師的那個暑假準備申請美國音樂研究所,十分順利,進入到心目中的第一志願密西根大學(Univerisity of Michigan,Ann Arbor)就讀。出國前有在寒暑假期間上過幾次英文會話班。在美國期間,系上幾乎沒台灣學生可以講中文之外,為了合作藝術學位的修業畢業規定,兩年內一定要考過三項歐洲語言(德文,法文,義大利文)的基本的讀與翻譯能力測驗,英文相對來說是最簡單的了….
在美國的第一學期,我請了一位語言專家專門矯正我的發音,上了兩個月。回到台灣後2006還是07年也曾請過Mark老師上一對一的課,今年四月Mark老師伉儷還一起來聽我的獨奏會!
現在:
每天看美國網站:名人八卦,生活小集錦,新聞,裝潢百科,想到什麼或需要查什麼就看一下,幾分鐘而已。
開車時就聽ICRT。開車又不能做別的事,利用時間,反正沒人在旁邊,用英文自言自語,或純粹模仿,重複主持人講的話。真的想講什麼講不出來,就查,或問大寶就好。
大寶在美國待了十幾年,英文比我更強,我們平時就常英文脫口而出,習慣了。老妹待在紐約更久,身邊的人英文都比我還好,良性刺激。
週末我們固定會看下載的電影或是追美國影集,不看字幕,即使有時候有聽沒有懂,互相討論劇情,或亂猜一通,就瞭解了,忍住不要開字幕。看完了如果還記得哪裡不會的,想到再查翻譯,忘了就算了。畢竟又不是考試,維持多看多聽就好。有看電視的話,台灣新聞台看不下去,所以我通常都是看TLC,Star World,FOX International Channels,NAT GEO people。
大寶上班都用英文,又三不五時出國出差,我沒有這麼頻繁,但是隨時出國是很自在,自己隨處晃也不會丟掉,很會找樂子自嗨。公司裡國外的同仁來台灣出差,我也會陪著吃飯聊天,跟著social一下,還算有促進國民外交。
我的英文能力只有到:發音可以唬唬人,讓人以為我在美國待了很久,會話能力應付一般日常生活跟職業生活所需還行,閱讀跟寫作勉強可以而已。因為覺得只要生活所需之中,心情自由自在使用這個語言,一點都不害怕,就夠了。對英文的要求:敢講會講最重要,語言就是用來溝通不是嗎?至於閱讀或寫作,等到有急迫需要,再拼一下就好了。聽不懂看不懂,也不會覺得丟臉,問了就會了。
從羨慕英文講得很好的人開始,想像自己講的跟美國人一模一樣,喜歡加上持續,充滿好奇心,維持求新知的心態,永遠都是學習的最好法寶。熟習之後,再來就不用“學習”不用思考,骨子裡就完全是自己的一部份。